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GCD的河蟹领导就不说了,完全跟政治无关的东西,甚至连G FW的屏蔽关键字列表里面都没有的东西也能被删掉——这说明,百度要么是过分亲政府的◎◎(请大家自行相像这个单词,随便想象的多么糟糕都无所谓=_,=),要么百度自己就是愤青(偶只是写的一篇解释愤青的文章而已=_,=不信的话,benvolio512可以作证)

8过呢,偶早就预想到这种结局,所以那篇文章偶根本就在自己电脑里面保存了副本的=_,=

跟随毛主席学习——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百度斗,其乐无穷=_,=

本人绝非省油的灯=_,=

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百度真的就是渣阿

虽说政府的河蟹也是一个原因,8过居然把这种文章给删掉,要么他不过就是一个走狗,要么他自己就是愤青——深怕人家说他=_,=

以下是原文:



本文转载于wikipedia中文,此外不喜欢看长篇大论的,大可以直接跳到本文最后的彩色文字部分=v=

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縮寫,指在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邵氏電影公司在1973年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這稱呼。雖然「憤怒青年」一詞略帶貶義,但也有名人不怕承認自己是。。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並在1990年代中後成为中國大陸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用來形容中国大陆的激进中国民族主义者。愤青另有粪青、FQ等變體称呼,这些变体多带贬意和戏谑色彩。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

愤青最初是指具有较强烈的中国民族主义信念,特别是爱国主义信念,且具有较激进的思想(如极端民族主义)、言论或行动的中国大陆人士,而其中均以大陆网民人数居多。至于温和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國大陆的其它民族主义者、以及中國大陆以外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愤青。

但现在,愤青在大陆网络上已经可以指代所有观点极端者,无论其本人立场到底支持哪一方。因此又产生了“左愤”、“右愤”一类的说法。近年來,也把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稱為“幼憤”。至于“憤青”本詞是褒是貶因人而異,很多人將其作為貶義詞來抨擊此这一群体,而大多數人同意“粪青”是个冒犯称呼。除此,相對名詞尚有小資、精英、甚至漢奸等等。





◎源流

愤青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产物,其起源和1989年六四后中国政府强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包括民族主义)有很大关系。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讯手段的进步和互聯網广泛使用,使中国有更多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这一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相应物质基础。也有人认为,20世紀末以来中日媒体互相之间不负责任的妖魔化宣传也起推波助澜之用。

此外,对于中国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其上一代或者上两代人的经历对这一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譬如,对于抗日战争,中美关系,文革,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变迁等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同时,由于这一代人的思想较之在中国困苦岁月中成长的一代来说,更加的独立和反叛,他们并不完全相信由媒体,官方,以及从教育系统获得的观点,比如说对日关系,中国的教科书中往往主張中日友好,并且緩和某些关于历史问题的分歧,但是这一代人,往往愿意以非官方的视角和材料中获得对相關事態的看法,比如说来自周围长辈的经历,或者互联网,或者其他的历史材料,甚至線上謠言,从而形成了对中日关系自己的观点,这也构成了愤青产生的内在原因。

另一方面,憤青觀點的來源,並非全然來自政府的愛國主義教育,卻也受到政府信息政策的重要影響。由於相當多的海外信息來源,包括歷史觀、時事報導等等無法正常在中國本土流通,憤青的信息接受面往往受到很大侷限,無法發展正常的、全面的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容易以訛傳訛,並受到各種貌似主流,其實是扭曲偏差的激烈言論、虛構消息所左右,造成越趨激烈、自我強化的怪圈。事实上,大部分愤青只能做到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然而自身素质的限制,使得其无法也不愿找出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当无法从理论上辩倒对手的时候往往会强词夺理,有时甚至以粗言相向。这也是“愤青终究只是愤青”的原因。

但同样是上述原因,也有一部分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被中国官方封锁或刻意淡化的信息后,对于其中观点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观点走向与之前定义中的愤青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如激烈反共、极端亲美等。这些人往往被冠以“右愤”之名。

总的说来,中国愤青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以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台湾、日本和美国等地的各方面活动,以及当代通讯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形成的。





◎描述

愤青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接触网络居多,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爱国主义情緒。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愤青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态度偏激,言行走极端化。区别于美国自由主义的“性解放”时代的“嬉皮士”青年,愤青大體有下文的一些特征。但持有下面某類意見的人也不一定是憤青,例如愤青几乎全带有反日情绪,而带有反日情绪的中国民众却有很多并非愤青。



※政治與经济

有很強的政治抱负,但普遍没有实现的机会。大部分虽对民主一詞持肯定态度,但並沒有共同的定義和深刻的理解。多數人拒绝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反對西方宪政民主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但多數人對馬克思、列寧的理論也沒有深刻理解。在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裡,他們多數推崇、突出毛澤東的功勳和毛澤東敢於對國內外敵人展開鬥爭的豪邁氣質,對鄧小平理論與其他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的重要成分關注很少。

愤青内部对民主的定义也有很大分歧,对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现象也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赞成和拥护共产党的执政,而其中部分人主张共产党实行更加开放民主的政治體制改革,提高基本民权如结社自由、舆论自由的程度;有少数人对共产党的长期一党专政表示厌恶。在对待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真正認識並堅定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並不多,大多数是拥护现行的“初级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相信中國的崛起與壯大是歷史不可阻擋的趨勢。

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極強信心。他们能注意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体制问题”,但是他们的反应仅限于过过嘴瘾而已,或者是鼓吹对贪官“一律砍头”的简单做法,却没有能够(或不愿)去剖析这些“体制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不去思考专制政权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严重阻碍作用。

他们一方面渴望国外的高端的技术,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就是肯定發達國家的科技生產力,但對它們其他方面的成就與價值多半輕蔑對待。当中国利益和其他发达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和中国有过战争的发达国家,他们更多地倾向于用“以牙还牙”的态度解决。部分愤青喜好在网络上发表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文章,散布谣言挑起对外民族仇恨。

对于社会中的不公正与政府司法官员腐败现象通常深恶痛绝和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如对高校招生、对语言政策、对医疗制度等等高度不满的并具有激进思想的人,但这种指称没有广泛性,被指称的人群会拒绝愤青的叫法,再者这些人也不拥护所谓的“有特色社会主义”,也不算民族主义者,只对社会不满。

愤青属于"极右", 是极端的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所驱使的. 因而愤青崇拜国家的暴力机器, 认为他们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英. 而且, 愤青崇尚的是"民粹主义", 对独立思想者极端仇恨, 对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和信仰则完全不理解. 愤青主要是对前途失望, 对社会愤怒的中下层青年, 因为被官僚资产阶级制造的"爱国主义"宣传所蒙骗, 对真正的维护人权, 维护自由, 维护弱势群体的公平待遇一无所知, 但对民族自大, 帝国主义妄想抱天真的幻想, 认为自己的自卑境界是为民族的敌人(如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随意替罪的某外族, 外国)所害, 对和平主义, 知识分子, 外族外国充满仇恨. 而且一切以自己民族国家为中心, 对仍得不到民族自决, 经济机遇的外族和第三世界人民并没有一点同情心.

愤青常常把国家支配的军事化社会当作是一种社会主义平等. 其思想的实际演变路线越来越走向"国家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 也就是"法西斯主义".

愤青最终是维护官僚资产阶级中军国主义派系利益的忠实工具. 他们维护, 巩固了既得利益集团及其秩序. 他们决不是什么"左派". 与弱势群体, 受压迫的民族和第三世界人民也无缘.



※科技與文化

有些拥护毛泽东的愤青,认为“用领袖思想能治病”,这些人是反科学的,特別是軍事領域的發展表示积极支持。憤青的一個共同、普遍特徵是關注軍事新聞,分享軍武圖片,好談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勝利事蹟,崇尚軍事決定論,強調中國武力之強大與對手之懦弱可笑。鼓吹發展軍事,認為不是「落後就要挨打」,而是「軟弱就要挨打」。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大部分人并不热心恢复50多年来不受官方重视的儒家及其他中国传统思想、宗教信仰、繁体中文等。對祭祀、神鬼傳說等民俗以及宗教持怀疑态度,認為是封建迷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部分人尊重孔子的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對儒家是持全盤否定態度的。在對待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方面,部分憤青持有贊許态度。愤青通常讚賞“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认为当时硬朗的中国形象在國際上更有影响力,並因此批判鄧小平時期之後的中国政府的对美、日政策。只有極少數愤青全盘否认毛泽东时代的一切。

憤青一般非常懷念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如漢、唐、宋、元、明等,一部分人希望中國再次強大後能夠收復原來的領地。



※中国国内的非汉族

愤青对于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态度不一,特别是对于满族和蒙古族这两个在历史上曾经侵略过中原汉族王朝的民族态度两极。有的愤青认为汉族必须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主张所谓的「满汉一家亲」,有人甚至对元、清两朝的一度强盛感到自豪,认为那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骄傲。也有人对于满族和蒙古族极端仇视。这些人大多也主张恢复汉服与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但这些人不被称为愤青。他们认为满蒙二族是导致中国在近代所受屈辱的祸凶,是这些异族拖累了汉族,也认为满清和蒙元是中国的亡国时期。甚至有人要求将满族全部驱除出中国。在论坛上,反满的愤青对于主张满汉友好的人和要求满洲独立的人冠以「满遗」的称号,并且经常攻击一些立场偏满的汉族学者与满族学者,如阎崇年、英若诚等。

在对待民族认同和意识形态上,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愤青主要分两大类:自认为“极左”的“民族毛泽东主义愤青”,和民族观,传统文化观与西方,日本,俄罗斯极右民族主义者较为相似的“汉族主义愤青”。前者常自称为“爱国主义青年”,仇恨对象主要为美国,日本,台湾绿营,民运分子。常自称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也常常在“保钓”等问题上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表示不满,认为其不够强硬。后者常自称为“皇汉主义者”,认为整个中国应该以汉族文化,尤其是去除少数民族影响的汉文化为“本位”重新建立起来。他们仇恨的对象主要有清代文化,满族以及民族自决思想比较强的少数民族。在汉族主义愤青内部,南方人常以北方人受少数民族影响而仇恨之。而北方人则以南方人对方言,族群有认同感而仇恨之。汉族主义愤青又常因传统文化的专利问题,和古高句丽等族群的民族归属问题和韩国民族主义者产生激烈冲突。



※对中国大陆以外的态度

由于大陆政治言论的控制,憤青的矛頭大多數情況下指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或者對地方政府、個別部門的個別現象發言攻擊。但對中央政府的大局則只以"懷念毛主席時代"的間接方式表達態度。憤青對台灣、日本和美國等話題有極高的熱情,也非常敏感。發現有不同於自己認識的說法,熱衷於主動反駁攻擊。



§日本

日本是愤青主要的攻击对象,他们主张以强硬路线应对,认为其没有为二战中对中国甚至东亚东南亚造成的损失做到应有的道歉与赔偿,以及从战后日本政府对二战的反省态度、近年来日本官员参拜供奉二战中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占领归属有争议的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中得出结论,相信日本仍然在寻求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愤青中的温和人士认为应该用中国大陆日益增强的政治与经济实力遏制日本,将日本画进中国的势力范围内,但有激进人士更期望用武力解决问题,比如“中日必有一战”等武力主张。

极端者甚至在网络上声称要强奸日本妇女、消灭日本民族、或是诅咒日本岛群沉入海中等思想言论。甚至反映在目前的网路文学上,目前网路文学的选用题材中,以“修真”、“异世”、“历史重返”、“未来幻想”等“玄幻”主题为主流,而带有某些偏颇或是激进思想的作者便会在作品中污辱日本,或带有日本象征的人事物〈如忍者、刻板印象中的温顺日本妇女〉,有时并非会直接对“日本”辱骂,而是另外塑造一个媒介〈可能是虚构人物、虚构国家、虚构岛屿、虚构事件〉来攻击,共通点就是:对于日本文化、历史、民族等等与“日本”一词有关系的人事物均不友善,即使是作者在书中的虚拟时空中所架空出来的。台湾网友称此类网络小说〈被认定为愤青倾向的作者所写的作品〉为“地雷”。

相信中日可能友好的人,可以说并不属于愤青范畴。

同時,憤青也會針對喜歡日本文化的所謂「哈日族」。其中一個例子是針對喜歡櫻花大戰社區--因為故事中的劇團名為帝國歌劇團。在其立場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

2007年11月14日,「憤青」一詞被收錄於日本新語辭典《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現代用語の基礎知識)》。



§美國

憤青對美國的態度視乎美國對外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溫和人士認為中美關係會繼續和平發展、互相制衡、在良性競爭中又有合作。激進人士不滿美國對台灣、西藏主權的態度曖昧,常常批評中國人權、民主、自由狀況和出口產品的素質,對美國持久地以這些「敏感問題」向中國下馬威感到厭倦。

美國對外關係方面,憤青厭惡美國自譽為「世界警察」的角色以干涉外國內政,不滿美國常常以「民主、自由、人權」為藉口但實則卻是為美國自己謀求更多經濟利益而向外國發動戰爭。憤青不滿美國以為民主和自由經濟是適用於世界各地的萬靈丹,忽視他國國情的把民主和自由經濟強加於他國。憤青質疑美國「打擊恐佈分子」的號,認為這是賊喊捉賊。所以憤青認為蓋達組織攻擊美國是並非不正常。此等觀點和伊斯蘭國家的主流觀點十分類似。



§台湾问题与对台湾的了解

在台湾问题上,憤青認為“一個中國”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擁有台澎金馬主權的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换言之对他们来说,中华民国这个政治实体是不存在的)(前述观点应当是大陆主流观点,该处表述略有争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擋台湾独立的趨勢。温和派认为应该和平统一,武力是最後手段;而少数激进派更加重视武力,主張“武力統一”,甚至表示希望看到中共使用核武器轰炸台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激进派愤青对于大陆朱成虎少将发表的如“为了对付美国卷入将来的台湾海峡冲突,中国方面已经准备好打一场核战争,以西安划界,西安以东的中国城市准备都牺牲掉,但美国也要承担西部地区几百个城市被中国远程核武器摧毁的损失”这样激烈的言论一般加以狂热的支持。

激進的憤青對台灣民众的評價也是負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經濟、和日本的關係等皆加以批評。部分憤青对于中華民國的歷史、台湾史、台灣的政治经济现状了解很少,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大陆官方的宣传,依赖于大陆官方的立场,或者來自网上謠言。另一些愤青从网络、媒体、以及其島內親友获得了台湾更加全面的信息,也并不改变本身激进的立场。因此,多數曾有與中國大陸青年接觸經驗的台灣人士认为,中國大陆的憤青往往是偏激而對台灣充滿敵意的。與中國大陸憤青接觸的經驗也讓台灣人更傾向台獨。

臺灣人大多對中國大陆憤青也不存在好感,在網絡上發生筆戰等衝突情況時有所聞。導致台灣新世代以為大陸青年大多是「憤青」,而「憤青」一詞被視為外來語。多數台灣人將憤青視為贬低性称呼、有時會直接稱為「糞青」,甚至直接稱為「支那人」,尽管反中情緒較激烈的台灣人也被部分大陆人士称为台湾愤青。

台灣偏台獨者對於中國民族主義份子有著一套批評,其中激進者創造了華客一詞;華客一詞只有在少數台獨支持者中使用,但是台獨支持者對華客的負面評語約略等同台灣人(包括偏統派)對憤青的負面評價。



§韩国

韩国是愤青近期另一攻击对象,但这类愤青为数不多,而且情況有点特別,因为这些愤青攻击韩国与政治问题无关,起因是韩国屡次侵占中华文明产物规在自己旗下。

也有人认为韩国人因为抵制日货支持国货而经济崛起,并且有骨气,是值得效法的榜样。



§朝鲜

愤青对朝鲜的态度也相当复杂,各种观点都存在,有一部分人由于朝鲜实行的全民免费教育、医疗和住房制度而认为朝鲜人民生活幸福,但持此观点的并不占多数,值得一提的是,向往归向往,但目前只有朝鲜士兵往中国东北境内逃跑,还没有中国的愤青逃往斯大林主义的朝鲜。(需要注意的是,事实上现在中国官方对朝鲜的民生情况一直采取低调处理的政策,即不去刻意美化或丑化,也不会进行太多相关报导。并非会特意进行正面宣传)。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朝鲜过于夸大本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绩及隐瞒中国在战争中的投入,或是了解一些朝鲜現况的人反对现行朝鲜政权。但更多人虽然对朝鲜政权无好感,但却出于中国战略利益上的考虑及对朝鲜激烈反美的政策的认可而认为需要朝鲜作为一颗棋子,因此比较支持中国政府对朝鲜给予一些援助。而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也还存在分歧,有人希望能够维持现状,也有人希望能更换金氏政权而以一个更加听从中国的政权取而代之。

总之,愤青对于朝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政治观点的左中右。



§俄罗斯

愤青认为俄罗斯是中国的盟国,中俄必须友好,才可能联手抵抗美日。

反俄人士将俄罗斯视为中国另外一个大敌人,原因是俄罗斯与苏联是中国近代史上从中国摄取利益与土地最多的国家,他们也强烈要求收复外满洲等中国在东北的失地,并蔑称俄罗斯为「罗刹国」,这些人一般不被认为是愤青,不符合党的政策。



§印度

大部分愤青对印度观感亦不良,原因在于印度至今实际统治了西藏以南的一些原有国家和地区,如锡金,而对另一些国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并显示了部分程度的领土野心,如尼泊尔。印度政府对尼泊尔人来印打工持事实上的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不要签证,可自由流动),并默许尼泊尔人来印定居,同时也默许印度人去尼泊尔发展。以上种种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印度与中国在领土上存在争端,中印政府都认为麦克马洪线以南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因此爆发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中印边界战争。另外一方面,印度在经济上同样是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也是目前中国在经济上面临的最大对手之一。部分愤青蔑称印度为「红头阿三」。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聚居了大量华人,愤青对该地区亦普遍关注,特别是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国。越南由于在越南战争期间接受中国的援助,其后又与中国翻脸爆发中越战争,且至今与中国仍有少量边界没有划清,因此被愤青认为是个不可信的国家。 新加坡由于华人占人口大宗,因此部分愤青希望将其纳入构想的统一中国的一部分。而新加坡目前的政治體制亦被不少憤青贊許,認為是將來中國選擇的方向。 印尼由于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发生过大规模排华暴动,因此亦是部分華人仇恨的对象之一。一些中国人甚至反对在南亚大海啸后中国向其援助捐款,这些人也不属于愤青。



§恐怖主义

大部分愤青对恐怖组织在欧美发动且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持正面态度,其“依据”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西方是中国的敌人,所以要支持以西方为目标的一切形式的攻击,而以基地组织为首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就是中国的战友了。但对被中国政府定为恐怖组织的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活动,他们则集体失语。



※其他

他們通常以鲁迅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作为楷模,甚至有人认为鲁迅就是中国最早的愤青。但部分人不了解魯迅的生平以及著作。很多人認為魯迅如果活在今日,也會對政府進行鞭撻,但其中一些人對今日批評政府的人卻並不寬容。事实上鲁迅的思想与中国大陆的愤青差异很大:鲁迅的思维理性实在,也根本与民族主义无关。

愤青一般认为法律应该遵守,但是对法律的普适性以及宪法的效力了解甚少。许多愤青认为“坏人”都应该“杀”,而对于被控犯罪嫌疑人,合法的做法是依法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许多愤青并未意识到他们应享有宪法里的许多已被侵害的权利,如出版、集会和结社权。





◎评价

愤青对美、日、台三地的负面态度不仅针对其政府与軍隊,在很多情况下也针对三地的经济、人种与文化。很多人对日、美、台三地的民族有文化、种族歧视的情绪(有时亦对韩国产生这种歧视),在经济方面呼吁全面“抵制日货”(有时包括美货、台货)等。

在对待国内同胞的态度上,他们对身边的人宣传不要购买外国货,主要针对的是日本货,少数情况包括美国货。对哈日族、有时也对哈韩族十分厌恶,激进人士用“汉奸”、“特务”等词汇描绘喜爱西方事物、赞同中國對美日保持冷靜的中国人。哈日族和哈美族之间发生冲突,哈日族也经常称哈美族为哈美愤青。值得注意的是,抵制日货的人有很多也并非愤青,而是确乎对日本的右翼势力表示不满。

憤青是一種時代產物,也是很複雜的社會現象。被稱為「憤青」的人士有時並不認為自己是憤青,而認為認識與自己不同、稱自己為憤青的人,想法才有問題,是懦弱者、既得利益者或缺乏民族意識。因此憤青現象的內涵、走勢仍值得長期研究觀察。





◎關于『奮青』

對于部分人而言,“粪青”與“愤青”這兩個詞彙存在一定的區別,而且“粪青”大多指向於比一般“憤青”的行爲更加激烈,以至於蠻不講理、隨意發泄不滿情緒的極端主義者。皆因在當今網絡世界中,通常此類人士並不一定就是平時所謂的“民族主義者”或“愛國主義者”,他們有可能會是一些對某種觀點持反對態度的青年,並往往同時傳播一些攻擊性、煽動性、甚至可能帶有歧視性質的言論。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稱呼以外,還有一種逐漸衍生出來的名詞叫做奮鬥青年(簡稱奮青),主要指向於一些對“憤怒青年”的行爲初衷或基本觀點表示同意,或者是同情“憤青”做法,但一般不認同或加以勸誡他們的實際行爲,同時極力排斥和反對“粪青”言行,認爲應該在以個人努力與奮鬥獲得事業成功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實力來實現救國夢想的青年人士。通常來說,此類奮青多為較溫和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但該詞在網絡上的使用頻率一般沒有前面兩者高。





本文直接原文转载于wikipedia,由于wiki其性质的原因,编辑的时候就有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混为一体的情况,本人也没有将繁体转化为简体或将简体转化为繁体,所有文字均是原封不动没有任何修改的

非常可笑的一点是,大多数愤青并不认为(或者说不知道)自己是愤青,反而认为别人(比如偶)是愤青=v=

话说,看出来了没——偶可是传说中的“Turn愤青”的说=v=跟愤青可是刚好完全相反的存在=v=

另外,本人现在极端怀疑——类似于广电总局之类的地方绝对不少愤青(虽然或许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v=)

——一度总是被认为是愤青(甚至包括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的Lovee